暨南大学政治学博士后流动站所在的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依托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国家级协同创新培育中心以及广东省政治学优势重点学科,借助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契机,致力于搭建大平台,培养高层次人才,产出高水平成果。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诚意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
一、招聘领域
学科 | 研究方向 | 合作导师组 |
政治学 | 华人华侨与国际移民 | 陈文 潮龙起 陈奕平 刘义强 贾海涛 鞠海龙 秦珊 邱丹阳 陶季邑 王子昌 吴金平 文峰 张振江 |
中国外交与侨务 | ||
东南亚问题 | ||
南海问题与地缘政治 | ||
亚太国际关系 | ||
中外政治制度比较 |
二、进站条件
1. 基本条件
1)近两年在国内或国外已获得博士学位(或将于年底前获得博士学位);
2)品学兼优,身体健康,年龄在35周岁以下;
3)申请者能够保证在站期间全职从事博士后研究,在职人员须脱产全职到我校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4)本校培养的博士生不得申请进入本校同学科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
2.科研条件
1)原则上,人文社科类博士署名第一作者或导师第一、博士第二作者,已至少发表(含接收发表)1篇A类论文。政治学、民族学、社会学、历史学等专业的博士优先考虑。
2)属于特殊情况,经流动站组织专家严格审议博士后现场所作学术报告、进站申请材料、博士学位论文等体现的学术水平和学术潜力,学校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审核同意,可适当放宽条件。
三、入职后的待遇和要求
1. 入职后的科研要求
入站的博士后须完成2篇A类期刊论文(参照暨南大学社科处有关规定)。作为第一负责人获批的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可视为1篇A类期刊论文。
2. 基本工资
根据《暨南大学全面深化博士后工作改革办法(试行)》的基本精神,入站的博士后基本工资分递进式Ⅰ、Ⅱ、Ⅲ三个层级。
层级与要求 学科类别 | Ⅰ级 | Ⅱ级 | Ⅲ级 |
13万元/年 | 18万元/年 | 28万元/年 | |
人文社科 |
在A3类期刊至少发表一篇论文。 | 在A2类期刊至少发表一篇论文,或在A3类期刊至少发表两篇论文。 | 在A1类中文期刊至少发表一篇论文(外文期刊另行规定),或主持一项国家级项目。 |
3.科研奖励
科研论文和课题奖励参照学院在职人员奖励标准执行,在A1类期刊发表论文的,自第2篇起,按3万元/篇奖励。特别突出的论文,按照学校相关规定奖励。博士后主持的国家级项目,自第2项起,按5万元/项奖励。
4.后勤保障
按学校规定保障住房,或提供0.2万元/月的住房租金,协助解决义务教育阶段子女的入学。
5.资助出国(境)访学、参会
博士后从事与合作导师团队项目直接相关的研究,或与博士后期间研究课题直接相关的研究,视科研实际需要,经审议批准,可进行3~18个月的出国(境)访学,按1万元/月资助经费,经费使用实行“包干制”。
资助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博士后参加与其在站期间研究课题直接相关的国际学术会议的,一般按1~3万元/次资助经费,按财务规定实报实销。申请人应在出行前2个月提出申请,并经审议批准。
6.师资博士后
达到Ⅲ级要求的博士后,经个人申请、学校科研教学人员聘任程序通过,优先留校工作。未达到Ⅲ级要求的博士后,按学校科研教学人员聘任条件和程序审议是否留校工作。
四、申请程序和联系方式
1.申请程序
目前我站实行全年滚动招聘,每月定期组织材料审核和面试。
1)申请者结合自身研究方向联系合作导师,经合作导师同意并推荐后,向我站提交材料:
2) 申请者在中国博士后网上填报资料。(具体步骤为:进入中国博士后网->在全国交互式网上办公系统“办事人员进入”窗口注册并登陆->根据提示填写相关信息->提交所填写的信息并打印下载相关表格。)
3) 申请者按要求向流动站提交纸质申请材料,流动站工作秘书受理并审核材料,申请材料详见暨南大学官网研究生院博士后管理网站《博士后进站材料一览表》;
4) 流动站组织有关专家对申请者进行评审选拔;
5) 经录用后提交学校相关部门,交由学校主管领导审批,广东省人事厅审批,博管办发出聘任通知书。
2.录用程序
通过初选者将电话通知安排面试,面试时请提交个人的相关证明材料,未进入面试者,不再另行通知。
应聘材料恕不退还,期间恕不接待来电来访。
3.联系方式
单位名称: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
地址:广州市黄埔大道西601号暨南大学第二文科楼六楼614
邮编:510632
联系人:蔡老师
电 话:86-20-8522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