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时值中菲建交五十周年的重要历史时刻,暨南大学菲律宾研究中心与亚典耀大学中国研究系、菲律宾中华研究学会、迪黎曼学院菲中研究中心合作,在暨南大学成功举办“回顾与展望:中菲关系五十年”学术研讨会。来自中菲两国的十几位知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双边关系的历史演进、现实挑战与未来前景展开深入研讨。
本次会议分为政治、经济、文化与历史、南海与安全四个小组,与会学者围绕当前中菲关系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菲律宾的对华政策、中国企业在菲律宾的投资以及中菲经济合作前景、中国在菲律宾的形象、菲律宾的华人、南海问题与中菲关系等主题展开了深入的研讨。
菲律宾华裔文化传统中心的洪玉华(Teresita Ang See)女士的发言充满了现实的关切,她着重分析了菲律宾网络博彩业对华人社会以及中菲关系的潜在影响。卡威迪国立大学Andrea Chloe Wong-Jung教授系统梳理了从阿罗约到小马科斯四任总统的对华政策演变,她认为,总统的政治背景、对华威胁感知、国家利益排序、对美菲同盟看法及地缘局势,是影响菲律宾对华政策的五大关键因素。马尼拉亚典耀大学杨真真博士(Jane Yugioksing)分享了她关于菲律宾民众对中国形象认知的研究。她认为,“尽管受南海问题影响,但菲民众对中国的脱贫成就、美食、科技及TikTok等流行文化仍抱有积极态度”,菲律宾年轻学生对中国持更加宽容和积极的态度。
本次还专门邀请了在菲律宾投资十多年的中国企业家代表张红波先生。张红波先生分享了他在菲律宾的投资经验,为有意赴菲投资的中国企业提供了极为宝贵的“避坑指南”。他坦言,由于地缘政治摇摆、地方政治变动频繁、腐败、本土利益集团阻击等多重“顽疾”,中资在菲投资“血本无归”的案例不在少数。他为此开出了五剂“药方”:“看天时”:选择两国关系好的时期投资;“选对地”:选择某些家族长期执政、政治稳定的地方投资;“走捷径”:尽量选择在保税区、工业园区投资,避免与过多政府部门打交道;“求速成”:选择在一个省市长任期内能稳定运营的项目;“傍大款”:与菲律宾本土有实力的企业合作,分享部分收益以省却麻烦。他务实的分享,引发了与会者的强烈共鸣。
菲律宾知名中国问题专家Rommel Banlaoi教授回顾中菲在《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框架下的合作成就与局限。他梳理从2013年南海仲裁到杜特尔特时期关系缓和再到当前局势的演变,强调“双方通过双边磋商机制在渔业、科研等领域建立的工作组具有重要意义”。他认为,尽管现在面临一些紧张问题,但这也意味着中菲关系在不久的将来能够迎来崭新、更加友好和亲密的合作。
在闭幕式环节,与会学者围绕中菲关系的未来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与会学者一致认为,面向未来的中菲关系,应该加强两国之间的人文往来,夯实民间外交的基础。学术交流是增进中菲之间相互了解的重要桥梁和方式,广东省以其经济实力和地缘优势能够在中菲交往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张小欣副校长致开幕词)
此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再次彰显了暨南大学在东南亚研究领域的深厚积淀,也为推动中菲关系健康稳定发展贡献出宝贵的学术力量。
(与会学者合影)
文字:赵书凝
校对:许韩芃
初审:陈小琰
复审:代帆
终审:鞠海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