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3日下午,我院在教工之家举办新年第一场“教与学”工作坊,主题是“‘一带一路’倡议黄金十年回头看:国关教师田野考察纪行”。本次工作坊由教工党支部、国际政治系和院工会联合主办,旨在展示我院教师近年来在“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沿线进行田野考察的丰硕成果,为教师之间和师生之间交流科研经验搭建平台,助力我院国际关系与区域国别教学科研工作的发展创新。工作坊吸引了我院众多师生和其他学院硕博研究生的积极参与。会场座无虚席,气氛热烈。
(教师分享)
工作坊由教工党支部书记贺喜副研究员与国际政治系主任赵思洋副教授共同主持。学院党委书记朱政辉同志致辞,强调了工作坊活动推动基层党建与教学科研相互促进的重要意义。学院十余位老师分享了在各自研究对象国或地区进行田野考察的经验,重点探讨了田野考察与理论研究的关系,以及国际关系与区域国别学科发展的可能路径。
代帆教授结合长期的田野考察经历,介绍了菲律宾家族政治格局现状及其对菲律宾经济社会发展的消极影响。唐翀副教授分享了他实地观察马来西亚第14届大选的经历。李皖南副教授和胡安琪老师分享了他们访问印尼高校科研机构和考察华人社会的见闻,介绍了我院与印尼高校科研机构合作的现状和计划。潘玥老师分享了自己的印尼语学习经历和印尼研究经验。张倍瑜老师分享了赴印尼泗水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和考察当地多元文化景观的经历。付宇珩老师分享了考察越南经济社会发展和利用外资情况的见闻,介绍了越南主要高校科研机构的国际关系与区域国别研究的现状。海璐老师分享了她在尼泊尔进行深度的人类学田野工作的经历,介绍了当地多元族群社会发展和跨边界人口流动的现状。赵子乐副教授分享了他三次前往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考察调研的经历,重点介绍了苏联遗产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持续影响。张舒翼老师结合她在吉尔吉斯斯坦考察调研的经历,重点介绍了“一带一路”在当地面临的风险挑战,特别是中吉乌铁路的立项过程和建设情况。李荣鑫老师结合他在欧美多国参加学术会议和考察调研的经历,介绍了西方学界的中国政治研究现状,呼吁国内外学界应当通过加强交流合作来消除偏见误解。张振江老师结合他在阿根廷和智利考察调研的经历,阐述了田野工作对于国际关系研究的必要性和局限性。
(工作坊举办现场)
各位老师的分享生动有趣,充分展示了田野工作中的苦与乐、学与思,引发了在场师生的热烈讨论。
刘义强副院长做了总结发言。本次工作坊的成功举办,激发出许多真知灼见和思想火花,有效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增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以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决心。
文字:付宇珩
校对:许韩芃
初审:贺喜
复审:陈小琰
终审:鞠海龙 朱政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