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黄德雪 王琴)10月22日、25日下午,法兰克福歌德大学Ute Röschenthaler教授来访我院,为我院师生带来主题分别为“Tea Trade from China to West Africa” 和“Analytical Approaches to Globalization and the Global Movement of Trade Goods”的两场精彩讲座。两场讲座分别由张振江教授和李皖南副教授主持。庄礼伟教授、Tu HUYNH副教授和我院学生参加了讲座。
Ute Röschenthaler教授做精彩讲解
在22日的讲座中,Ute Röschenthaler教授由一幅茶叶传播和贸易地图开始讲解,从 “Global Product”、“National Drink”和“Tea-scape”这三个概念引出“茶在传播中是如何变化的?”和“茶是如何成为国民饮料的?”这两个问题,由此就“茶叶,茶具,茶道、茶的意义”四个方面展开具体分析。教授首先讲到中国茶的起源,展示了唐宋明清朝到20世纪的中国茶具图片,介绍中国茶壶与当地融合形成的各具特色茶具。然后,教授讲述了中国人使用畜力通过丝绸之路运输茶饼,19世纪茶叶从广州出发通过海上运输到各地,经过欧洲和摩洛哥前往非洲西部,马里首任总统莫迪博·凯塔于1961年在中国与毛泽东会面时,两人就讨论到了即将展开的茶贸易合作,两国茶贸易往来至今。最后,教授为我们详细讲解了马里的茶叶包装及图案含义,她认为茶不仅仅是一种贸易品,饮茶在马里已是一种社交活动,茶文化对马里产生了重要影响。
讲解结束后,教授就师生们提出的在马里和其他国家,茶是国民饮料还是饮料的替代品?他们是从中国进口的茶道,还是“创造”自己的茶文化?马里和中国的共享文化观等问题作出回答,通过此次讲座,大家尤其是海外学生对于中国茶文化的传播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25日的讲座中,Ute Röschenthaler 教授分别从全球商品生产中心中国的商品出口;全球化商品对人们特别是生活在“Global South”的人的改变;全球化研究的不同方向;全球化产生的竞争和文化挪用五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教授以广州和义乌为例讲解了全球化中的中国商品在非洲国家市场的情况,并分析了其中利弊。在讨论全球商品流动对“Global South”产生的影响和改变前,教授着重分析了“Global South”定义。随后,教授全面阐释了全球化概念,从全球化存在的争论、标准、规模、以及高端层次的全球化和低端层次的全球化等不同方面讨论了全球化研究的不同方向与方法,她还讲解了全球化中商人以及商品之间存在的竞争。然后,教授从创造性的文化挪用和不合法的文化挪用两个方面分析如何处理全球化过程中独立公司和当地居民之间的关系。最后,教授留下了一个问题供大家思考:全球化或者全球循环是否会使事物都变得一样?
互动环节中,教授就有关全球化的问题与同学们进行讨论,Ute Röschenthaler 教授分享的全球化知识让同学们受益匪浅,引人深思。
与会师生认真聆听
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
2018年10月26日
嘉宾简介:
Ute Röschenthaler博士,德国法兰克福歌德大学AFRASO(Africa's Asian Options)项目研究员,美因茨约翰内斯古腾堡大学兼职教授。研究领域:非洲,西非,特别是喀麦隆,尼日利亚,马里; 亚洲的非洲人;经济人类学,文化流动性,贸易网络,产品历史,实地研究,记忆文化,媒体和广告,知识产权,非洲企业家精神。此次讲座她详细介绍了中国茶叶的广泛传播和茶文化的引入使其成为全球商品。进一步关注茶叶如何到达西非国家,在新的海上丝绸之路上追溯其从中国到非洲的历史。Ute Röschenthaler揭示了绿茶在西非国家的到来如何促进了采用中国和地方特色的新文化习俗的产生。据她介绍,这两个地区的消费存在相同点和不同点,可以提供一种思考商品如何引入新文化和产生全球南方特有的新文化习俗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