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布朗大学教授Evelyn Hu-DeHart女士来访我院系列讲座之一
(通讯员:黄德雪)10月8日下午,美国布朗大学历史、美国研究和民族研究教授Evelyn Hu-DeHart(胡其瑜)女士来访我院,为我院师生带来主题为“Trans-Pacific Exchanges in the Age of Discovery,16th and 17th Century:Cultural and Biological Exchanges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Material Culture,Food,Technology and People)”的精彩讲座,与会的还有张振江教授、贺喜副教授和温馨老师,讲座由高伟浓教授和Tu HUYNH副教授主持。
胡其瑜教授做讲解
胡教授主要从物质文化、食物、技术和人员四个方面讲解了中国与美洲(北中南美)的文化生物交流。首先是物质文化方面,教授从明清时期闽南人在连接亚洲、美洲、欧洲和非洲的早期贸易路线的地理大发现中的关键作用讲起。通过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美洲(北中南美)用白银换取昂贵精美的中国物品,中国奢侈品还通过商人们到达西班牙、欧洲和美洲其他地区,中国物质文化元素至今在这些地方的私人住宅、博物馆和教堂中随处可见。
接着是食物和技术方面,中国的青花瓷技术传播到了荷兰和墨西哥,通过马尼拉,中国的馒头、工匠和中医来到了美洲,同时美洲的花生、烟草、可可、玉米、马铃薯等食物也传入中国和亚洲,讲到带来食物全球化的番茄和柑橘等农业技术交流和对西方文化产生巨大影响的中国作物——茶(TEA)时,教授就此与外国留学生展开互动。
然后是人员方面,中国市场园丁将传统的乡村园艺技术应用于新的条件,使用手工工具生产丰富的水果和蔬菜用于食用和售卖(固定摊位和流动小贩的马车)。还有来自各国的跨太平洋旅行者和移民,其中中国人的数目仍无从得知,他们定居并融入当地带来了种族混合。
最后,教授指出鉴于跨太平洋移民的历史早在16世纪中期开始并持续到18世纪末,需要修改被普遍接受的19世纪中期是中国和其他亚洲侨民到美洲的历史开端的说法。此外,中国侨民(海外华人)的起源可以说始于16世纪中叶闽南迁徙至马尼拉,张燮在《东西洋考》的东西海洋国家纪事有相关记录。
讲解结束,高伟浓教授进行了简洁的总结讲解,之后与会师生纷纷提问,与胡教授进行交流探讨,看似众所周知的地理大发现经过胡教授的讲解仍有众多知识点,同学们获益匪浅。
与会师生认真聆听
讲座简介:
在这次讲座中,美国布朗大学历史、美国研究和民族研究教授Evelyn Hu-DeHart的主题是“地理大发现16-17世纪的跨太平洋交流:中国与美洲(北中南美)的文化生物交流(物质文化、食物、技术和人员)”,她讲述了明清时期中美之间的交流。她重点讲解美洲(北中南美)通过由墨西哥的西班牙人进行殖民的马尼拉用白银交换中国丝绸,瓷器和其他优质产品。Hu-DeHart教授还为我们带来了跨太平洋食品和农产品交换以及从亚洲到美洲(北中南美)的早期移民的特写镜头。
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
2018年10月0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