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一百五十九期天下论坛之后,南非罗德斯大学Paul-Henri Bischoff 教授继续做客第一百七十期天下论坛,为我院师生带来四个不同主题的精彩讲座,带领师生一起探讨中非关系,感受不一样的文化特色。
16日、23日,Paul教授分上下两场,带来了主题为“Setting the Scene: The Debates and Narratives on African-Chinese Relations”的讲座。他主要从非洲的观点、中国的软实力、中非双边关系、经济问题、移民治理与多边主义六个方面阐述此次会议的主题。教授构建的三个框架,即新殖民主义(悲观主义者)、平衡发展(乐观主义者)、适应(二者兼具),为我们理解中非关系提供独特的视角。
Paul-Henri Bischoff教授演讲
18日,Paul教授展开了第二个主题“Some Contemporary Academic Thinking on Area Studies,with ReferencetoAfricanStudies”的座谈会。教授从区域研究的传统定义开始,讲解了区域研究从殖民时代的兴起、冷战后的衰落到9·11后的复兴和后殖民理论关于地区研究的观点。他认为应将非洲研究的历史形成视为区域研究,确定该领域在非殖民化背景下的有用性、局限性和内容,为区域间全球知识建设作贡献。教授强调区域研究需要转变,非洲研究应该由非洲人自己制定研究议程,认识自己是改变自己的工具。
课堂讨论
21日,Paul教授就第三个主题“全球国际关系中的非洲与文化”展开演讲。他指出全球国际关系应将关注点放到个体上,而不是国家之间,提倡以区域对话来解决共同的问题。进一步的,他提到了时下主要的国际关系理论都是来自西方世界,且有一定局限性,并不适用于西方国家以外的地区(如南非)。最后,Paul教授通过非洲的文化和政治案例,图文并茂地介绍了非洲个体文化、政治力量对全球政治的影响,指出文化在国际关系中的重要性。
28日,Paul教授带来了第四个主题为“一个简要概述关于南非与中国的关系”的讲座。他主要介绍了南非和中国最初建立合作关系的基础,以及双方在战略合作方面的共同点;并指出南非和中国双方在合作中各自存在的问题。同时,教授也提及南非国内发展应该重视的领域,比如在政策上提高对弱势群体的福利待遇、通过完善政府机制满足社会需求等方面。
师生合影
在每场讲座上,同学们兴致高昂,老师倾囊相授,现场气氛十分活跃。通过讲座,学生们都获益匪浅,对中非关系有了全新的认识和对国际关系有了更深入全面的了解。
(通讯员:王芳、黄德雪、保应秋、许文龙、林炜明)
嘉宾介绍:
Paul-Henri Bischoff,南非罗德斯大学政治与国际研究系主任,暨南大学客座教授。曾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大学和斯威士兰大学任职。其学术专长主要有非洲外交政策研究、非洲地区组织以及中非关系等等。出于对维和行动和国际选举治理的兴趣,他在非洲、美拉尼西亚、巴尔干、东欧、高加索、中亚和北美等地区的选举中担任国际选举观察员。其近期学术研究出版物包括论文集Africa in Global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与Amitav Acharya和Kwesi Aning共同编辑,2016),论文“Model, driver and norm entrepreneur or just another participant? The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of South Africa’s National Assembly and SADC” (2017) ,论文“A challenge to conventional wisdom: locating agency in Angola and Ghana’s economic engagements with China” (与 Ronald Chipaike合写,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