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晚7时,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在教学楼N210举办了一场精彩的朋辈分享会。此次邀请的分享嘉宾是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生林恺铖——曾独立发表《菲律宾南海政策的转型》等三篇学术论文,主持科研项目一项,参与导师课题两项。此次讲座,他以《浅谈国关研究的“套路”》为主题,并从选题、研究方法、行文和读书四个方面对专业论文的写作方法进行解读,内容丰富细致,并结合其自身经历,令在场的同学获益匪浅。
(同学们认真听讲)
首先对于论文的选题,林恺铖师兄提出,理论研究与现实热点研究都是值得我们尝试和深挖的,他鼓励同学们进行理论钻研。并以赵思洋师兄在资深刊物《世界经济与政治》发表文章《民国学人对春秋战国时期国家间政治思想的诠释》为例,告诉同学们:并非只有那些资深专家学者才能进行此类研究,只要打好自身基础,拥有自己的见地,我们也可以逾越这个鸿沟,做出出色的论文。
谈及论文的题目时,林恺铖师兄还提到,一个好的题目能让你在成堆的论文中“被看见”。首先视角要新颖,能见人之所不见;其次要以小见大,小切口大切面,发人之所不能发之感。如此,便能增加你论文的厚度与质量。对于具体的研究方法,他结合自己对于南海问题国际舆论的研究,向同学们介绍了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结合的研究方法,让同学们大开眼界。
关于论文的行文,其从框架、写作规范和文字逻辑等方面分别展开解读。谈到身边学弟学妹写的论文时,提到那些格式和逻辑常让其哭笑不得。并以此告诫我们可以尝试平时读书时多写读书笔记来锻炼自己,也要学会利用学校的数据平台,如知网等来丰富理论框架,借鉴其中的优秀论文,这对论文写作有很大帮助。
(分享人在讲述方法)
最后,关于如何读书的问题,其提出了许多自己的见解和建议。“一定要带着问题读书,不然你会被书里的东西牵着走,忘了自己想要什么”,谈及如何读书时他这样说,“其次要学会泛读与精读,注意关键章节的阅读,提高阅读的效率。”,并向同学们推荐了相关的专业书目,鼓励同学们就算再忙也要抽时间去读书,“多读点书总归没什么坏处。”
在最后的互动环节中,同学们纷纷就此次分享内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疑问,林恺铖师兄耐心地一一进行了解答。有同学表示这次分享会对他提供了很大帮助,“专业论文对我来说好像不再像一座大山了,它只是一座近在眼前的土丘,或者说我找到了上山的路。”至此,国际关系学院第二期朋辈分享会在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
(同学们积极提问)
本次朋辈分享会可以说是很多大一新生与论文的“初面”。第一次接触论文写作,极大挑起了同学们的兴趣,现场气氛热烈,互动良好。会后,许多同学都表示对论文写作有了更多的认识,表示会向师兄学习,努力打好专业理论基础,在日后写成更出彩的论文。
(愉快的大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