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27日下午,“崛起的中国与世界”讲座在我校珠海校区行政楼三楼多功能厅举行。此次讲座的主讲人为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副院长张振江教授。
讲座由三个历史故事引出,生动有趣,极具吸引力。第一个故事是1793年马嘎尔尼出使中国,要求增开通商口岸、来中国传教的故事,但结果是外使的要求遭到清政府拒绝。表面原因是礼仪之争,而实际确是清政府认为没必要与外国通商,具有天朝上国的心态。第二个故事是1945年8月25日清晨,中共20位高层人员在延安东关机场搭乘美国延安观察组的飞机赶赴前线,对中共在解放战争中取得胜利具有重要作用。张教授指出尽管此次事件是偶然事件,却能表明中共的崛起并不完全是自己的事情。第三个故事是1964年面对美国核威胁,中国积极推进核发展。对此美国讨论并制定了一系列计划,企图摧毁中国核设施及核武器研制人员,却因得不到苏联的支持而让中国逃过一劫。张教授认为在美苏冷战时期,假如没有中国,两大阵营对峙程度不会如此之高。同样,冷战局势也对中国产生了巨大影响。张教授指出,这三个故事共同的内涵是:中国与世界是不可分的,无论是康乾盛世,中共的发展,还是冷战时期,尽管表现形式有所不同,但中国一直是处于世界之中的。
张教授正在讲座中
接下来,张教授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分为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中国的世界,也就是在近代以前,中国以天朝上国自居,认为中国是世界的中心。而与此观念相对应的实践是封贡体系,要求世界来华朝贡。第二个阶段是中国与世界,主要指中国与西方,由原来的封贡体系到条约体系,中国与西方既有对抗,又有学习,例如义和团运动、洋务运动、改革开放等。
张教授认为中国是世界中的中国。新中国早期在处理对外关系事务中对中国国际地位的定位错误对中国与世界都造成了不利影响。面对中国在国际中越来越大的影响,他发出了一个呼吁:世界的中国。为什么要把中国看成是世界中的中国呢?因为国际形象对正在崛起的中国尤其重要,世界要重新理解和书写中国,中国也需要尽世界责任。
同学们通过张教授对从“中国的世界”到“世界的中国”的讲述,认识到要把中国还给世界,以正常的心态看待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同学们也对张教授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张教授对之做了详细的回答,赢得了同学们的掌声。
同学正在提问
张教授用各种真实有趣的事例,生动的语言,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讲座。同学们都受益匪浅。最后同学们以热烈的掌声表达了对张教授的感谢,并在讲座后与张教授合影留念。
张教授与国际关系学院13级学生合影留念